
2021版《智慧城市白皮书》- 中国智慧城市整体框架
相比传统型城市,智慧城市需要利用技术打破设备、组织间的数据孤岛, 让数据流动起来。智慧城市的典型场景如智慧出行、智慧安防、智慧社 区等,在数字空间均可视为基于行业沉淀的经验模型,能安全、实时地 访问、交互、存储数据的智慧系统。因此,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从顶层入手, 结合软硬件资源整合能力,为公众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管理(图 3-1)。
从技术角度入手,智慧城市的整体框架分为发展战略层、技术实施层和 目标效用层三大层次。即智慧城市是以城市的战略定位、建设规划、措施保障、组织合作为指导规划,通过“端-边-网-云-智”的技术架构, 实现管理高效、服务便民、产业发展、生态和谐的目标效用,达成新一 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,迭代演进的新模式、新理念。
技术实施层
技术实施层是智慧城市的“智慧”基础。自下而上分为“端、边、网、云、 智”五层结构(图3-3)。
“端”即智能终端,负责采集、存储、传递数据,是智慧城市 面向城市主体的智能化单元。随着物联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广 泛应用,“端”所产生的海量“数据”正与信息化时代所产生 的大量数据汇合,成为智能化时代的数据新油井。“端”既包 括面向消费者的AR/VR、智能门锁、智能显示器等各种新型智 能终端,也包括硬件、软件、服务一体的商用物联网方案。
“边”即边缘计算,智能化时代海量数据的爆发式计算需求 与应用低时延、灵活部署要求使得计算力下沉成为必然,边 缘计算应运而生。在智慧城市中,边缘计算不仅能实现对不 同的厂商、不同规格、不同协议的智能设备端就近统一管理, 还能通过预制的模型算法赋能于终端设备,实现端设备的智 能化管理。“边”包括能提供丰富的边缘计算的硬件设施、 人工智能支持的边缘计算平台等。
“网”即以5G为代表的数据传输的网络,是推动端、边、 云协同工作的黏合剂。“网”连接众多终端设备,基于“端 边”传输特性,动态提供与之匹配的网络资源,催化更多计 算在边缘进行,以达到“边”“广连接、低时延”的特性; 此外,随着网络基础设施走向软件化、虚拟化,“云网融合” 将催使网络按需被快速灵活搭建,为更高效实用的智慧城市 应用场景拓展可能。
“云”即云计算,基于网络实现异质设备间数据运算与共享 的设备服务。“云”打破了传统城市时间与空间的约束,通 过资源按需分配、按量计费控制成本、提高城市敏捷性,是 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。云计算给智慧城市提供根据 服务模式可分为IaaS(基础设施即服务)、PaaS(平台即 服务)、SaaS(软件即服务)三类。
"智"即行业智能解决方案,面向智慧城市的不同细分场景, 基于“端、边、网、云”四层结构,根据业务需求、行业知 识及计算能力,支持不同层次的数据计算和分析互动的行业 智能化方案。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之上,利用数据、基础架构 的计算力,以及先进的行业模型与算法,便能够实现各行各 业的“智能”。在由数据智能驱动产业变革的智能化时代, 未来传统的出行、医疗、社区、金融、等智慧城市典型场景, 都将在“智能化解决方案”中产生颠覆性的变化。根据技术 实施层的五层结构,智慧城市可拆解为六大特征。
- 精确感知。“端”是智慧城市的末端触手,通过传感器、摄像头等智 能设备,近距离精确感知并记录智慧城市的动态变化。
- 及时处理。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智能单元,“城市边缘层”通过网关、边缘服务器等进行实时计算并即时反馈。
- 可靠传输。无线局域网、广域网等通信 网络组成“网络连接层”,将智慧城市的 单元数据无损按序地交付给接收端。
- 云端处理。智慧城市的云端管理平台按 照服务模式可分为公有云、私有云以及混 合云三类,按照服务对象则可以分为面向 政府的GPaaS以及面向城市的VPaaS,海量的城市数据在云端实时汇集 融通计算,在提高城市智慧体运行速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。
- 优质服务。智慧城市的技术运营商通过咨询设计、系统集成、支持部署、 运维代运营等服务,为政府、公众、企业等不同的城市主体提供应用方案, 使智慧城市服务更加优质。
- 安全稳定。安全是城市不断发展、进步的首要基础和底线。在智慧城 市中,通过“端-边-网-云-智”的全方位架构,不仅维护网络空间的 安全清朗,更能实现事前及时预警,事中高效协作,事后有序恢复,应 急全面有效。
来源:2021版《智慧城市白皮书》